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王致和”海外抢注和维权评析
作者:李静  来源:《东正知识产权》  点击:2282  时间:2012/9/2 22:48:43  

一、本案要旨

中国知名商标在海外被侵权的现象并非个别,有的企业商标很有名,但至今仍未注册,仅王致和集团聘请的德国知名律师沃尔夫冈博士所在的律师事务所,4个月内就受理了3起中国知名商标侵权案。

沃尔夫冈博士说,中国企业要重视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的保护,不要等侵权事件发生后才想到保护自己。“保护商标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注册,这比去法院打官司简单得多。”

二、案情

200511月,一家在德国柏林经营中国商品的欧凯公司在没有与王致和集团沟通的情况下,向德国商标专利局申请注册了“王致和”商标,其申请的商标标识与王致和集团产品使用的商标标识一样。

20067月,王致和集团拟在全球30多个国家进行商标注册时发现,该商标在德国已被他人抢注。。

王致和集团得知其商标被注册后,向欧凯公司发出律师函,限期让欧凯公司与王致和集团进行交涉。

欧凯公司收到律师函后,采取回避态度。2007125,王致和集团向德国慕尼黑地方法院递交了起诉书。

王致和集团的律师团队在收集证据过程中发现,欧凯公司不仅抢注了“王致和”的商标,而且在更早的时候还抢注了老干妈、洽洽、今麦郎、白家等国内知名食品商标,王致和集团及时告知这些企业商标被抢注的事实。

200788,德国慕尼黑地方法院开庭审理了北京王致和集团诉德国欧凯公司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案。

庭审中,双方争议焦点集中在:欧凯公司是恶意抢注还是合法注册;欧凯公司是违反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还是自我保护。

三、判决

20071114,慕尼黑地方法院作出了宣判:禁止欧凯公司在德国擅自使用“王致和”商标;撤销欧凯公司抢注的“王致和”商标。

2009423,慕尼黑高等法院对本案作出判决:欧凯公司不得擅自使用“王致和”商标,否则将处以25万欧元的罚款或对主要责任人处以6个月监禁;注销其恶意抢注的商标。

至此,德国慕尼黑高等法院对中国“王致和”诉德国欧凯公司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一案作出终审判决,使这场历时两年多的跨国诉讼以“王致和”胜诉画上句号。

四、评析

1、市场未动,商标先行

要避免商标在海外被抢注,减少经济损失,最根本的办法是及时注册,甚至要做出有长远战略眼光的决定,“市场未动,商标先行”。

许多企业认为,由于资金所限,这实在是太难办到了。如王致和的管理层认为,王致和公司的年营业额虽达近6亿元,但利润却只有1500多万元。让他们维持昂贵的海外知识产权支出是沉重的负担。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李祖民就此指出,海外商标权的注册费用远低于专利权,应该说是比较便宜的,“王致和已在德国销售多年,出现今天这样的情况,我个人认为它是有失误的。”

实际上,进行海外的商标注册不论从程序上还是从花费上来看,都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目前在国外进行商标注册一般有两种方式,通过马德里协定来注册是最方便的一种方法。中国企业可以直接向本国商标局申请办理国际注册,由商标局向国际局递交一份申请书,被指定的国家接到国际局的通知就可以进行审查,从经费上看也是非常便宜的,花10多万元人民币就可以完成在80多个国家的商标保护。

这样的费用对于准备走向国际市场的企业来说,并非是难以负担的。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有未雨绸缪的意识,是愿意现在花较少的钱解决问题,还是愿意以后花较多的钱解决问题。

李祖民还谈到,中国企业在设计商标时,要尽可能设计有独创性的东西,这样除了可以用商标权来保护自己,还可以用版权来保护自己。

2、未雨绸缪,增强保护意识

一旦因为商标被抢注而发生诉讼,提前的保护意识对诉讼的结果很重要。所以,中国企业在与海外代理商进行业务交往时,要注意商标的使用,在合同、发票等单据上一定要清晰记载商品的商标;在信函等商业往来中,只要涉及商品的描述,一定要使用商标;所有和国外客户往来的证据,双方信函传真,签订的外贸销售合同、发票等单据,产品的样品或照片,在国外投放的广告的完整样本等都有必要保存。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